Schleswig-Holstein

本文特別感謝文件基金會的 Mike Saunders 熱心提供資訊和建議!

四月初,出現了一則讓自由開源圈子相當振奮的新聞:德國北部的什列斯威-霍爾斯坦邦(Schleswig-Holstein,以下簡稱什霍邦)註1宣佈,為了追求數位主權(Digital Sovereignty),該邦在試點計畫獲得成功之後,決定將地方政府內的 30,000 台電腦,從原本使用微軟 Windows 和微軟 Office 的環境,全數轉移為 Linux 和 LibreOffice(以及其他開源軟體)的環境。

有趣的是,小編在查資料的時候,看到有一篇來自台灣科技媒體的報導,這篇基本上是翻譯自《The Register》的報導〈German state ditches Windows, Microsoft Office for Linux and LibreOffice〉,我注意到一段文字:

雖然什勒斯維希-霍爾斯坦表面上取得了很大進展並且正在大張旗鼓地宣傳,但之前在德國的兩個邦看到過類似的情況上演。 最引人注目的是巴伐利亞邦首府慕尼黑,它在 2004 年引入 Linux 後又重新回到了 Windows。

最初預計這一轉換將花費高昂,估計約需4,930萬歐元(5,840萬美元),按今天的匯率約為6,180萬歐元(6,710萬美元)。但和絕大多數項目一樣,成本在短短數月後就遠遠超出預期,約為1億歐元(1.09億美元),按今天的匯率約為1.25億歐元(1.36億美元)。

起初小編有點摸不著頭緒,「所以慕尼黑的 "LiMux" 噴了超過一億歐元嗎?!」於是展開了漫長考證之旅…以下謹就資料爬梳的結果分享給各位。

 

什霍邦:以數位主權為前提的發展計畫

其實這項計畫早從 2021 年便已展開。而我們從邦總理金特(Daniel Günther)的聲明中可以看到,這個計畫所追求的核心價值,開宗明義就是:獨立、永續、安全(Unabhängig, nachhaltig, sicher)。

聲明中指出,主流軟體供應商將他們的產品雲服務化,造成的結果是,明明是自己採購的資訊產品,但從產品的操作和數據處理流程,到數據外流到第三方國家的風險,什霍邦的地方政府都沒辦法對其造成影響。「確保數位主權這件事,至少跟能源主權同等重要,」什霍邦數位化部長 Dirk Schrödter 指出。

除此之外,什霍邦也為通往數位主權的路上,訂立了明確的產業方針——因為不再將公共預算「僅僅」用於支付軟體授權費,他們得以投資本地的數位經濟,從而在本地創造價值跟就業機會,甚至為歐盟「數位單一市場」的願景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。Schrödter 表示,數位主權是邦政府數位戰略和施政計劃不可或缺的環節,更換辦公軟體確實是一個里程碑,但只是轉型的開始;未來,從作業系統、協作平台,至目錄服務、電話服務,都將以自由軟體為導向。

 

慕尼黑:自由軟體是個錢坑嗎?

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慕尼黑,只要說到「德國」和「政府導入自由軟體」,最為大眾所知的,應該就是慕尼黑市與 "LiMux"、Windows 之間的三角習題。德國慕尼黑市議會在 2004 年就決議擁抱自由軟體,並以基於 Ubuntu 打造而成的 "LiMux" 為作業系統,是全球最早全面採用開源自由軟體的城市之一。這項導入計畫直到 2013 年 12 月才完成,然而慕尼黑市議會又於 2017 年決議,要再次投向 Windows 陣營,因而引起相當大的爭議。

這個故事相當複雜,我們大致可以梳理出幾條脈絡:

2013 年,有一場關於 LiMux 是否有替市府省到錢的論戰

  • 當時,慕尼黑市府公佈一份報告表示,該市因搬遷至 Linux 這件事,節省了超過 1,170 萬歐元,即使節省成本並不是這項計畫的唯一目標。
  • 隨後,微軟發表聲明說,如果慕尼黑當初不跳槽的話,可以省到 4,000 萬歐元呢!這項說法的基礎是 HP 進行的一項研究,該研究指出 LiMux 計畫將耗資 6,060 萬歐元,而如果採用 Windows XP 和 Microsoft Office,只需花費 1700 萬歐元。有趣的是,此研究的資助者不是別人,正是微軟自己
  • 慕尼黑市府出面駁斥 HP 的研究,並批評該研究有許多沒有根據的假設,才會將 LiMux 的花費推導成那麼高。

 

2014 年,親微軟派的市長上台,風向驟變:

  • 根據《heise online》的報導,於 2014 年新上任的市長 Dieter Reiter 下令對全市的 IT 系統進行調查,首當其衝的就是 LiMux。
  • 另一方面,其實 LiMux 也引發部份使用者的反彈:除了抱怨老掉牙的 ODF 與微軟 Office 的相容性問題以外,《heise online》也接獲消息,行政人員抱怨他們電腦裡的 Firefox、Thunderbird 和 OpenOffice 版本陳舊、沒有獲得更新。
  •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,微軟多年來都一直想要贏回慕尼黑,而市長 Reiter 跟時任副市長的 Josef Schmid 都是公開的親微軟派;微軟甚至與市政府達成協議、要將總部搬到慕尼黑,政商之間簡直如膠似漆。我們從資料中可以看到,早在 2014 年,「慕尼黑市將從 LiMux 遷回 Windows」的傳言,便已甚囂塵上。

    Dieter Reiter
    時任慕尼黑市長 Dieter Reiter。資料來源:ZDNET

 

2017 年,市議會決議再度遷移回 Windows 環境註2

  • 2 月 15 日,慕尼黑市議會對於是否搬遷到 Windows 環境做出決議。在決議的前一天,也就是 2 月 14 日文件基金會(TDF)、也就是 LibreOffice 背後的組織,發表聲明指出,他們非常遺憾這項決議被少數政客註3所把持,這些政客聲稱擁抱 Windows 是為了讓資訊環境符合「市場標準」,然而他們卻無視專家的建議:

    Dieter Reiter 市長請 Accenture 公司註4,一個微軟的長期夥伴,做了研究並產出一份關於慕尼黑市資訊科技基礎建設的狀況報告。在這份 450 頁的文件中指出,主要問題的徵結被歸於部門組織,而並非開放源碼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問題。

  • 根據 ZDNET 的報導,2 月 15 日,市議會以微弱多數(slim majority)通過轉向微軟環境的議案。在 TDF、歐洲自由軟體基金會(FSFE)等團體的強大反對壓力下,此決議增設了一條但書,也就是在最終表決前,要制定一份包括成本估算的搬遷計劃草案。
  • 3 月,《heise online》採訪了當時市府的委外 IT 服務商 "IT@M" 的負責人 Karl-Heinz Schneider,對於搬遷決議,他雖然只溫和的表示「有點意外」,卻也堅決主張「IT@M 沒有發現 LiMux 和 LibreOffice 存在重大技術問題。」註5
  • 但到了 11 月,市議會終究還是通過了這項決議,最遲到 2020 年底,將為總共約 2.9 萬台電腦,建立基於微軟 Windows、具一致性的客戶端架構,並為辦公和網路應用「採用標準的商用產品」註6《heise online》估計搬遷計畫的支出將高達 9 千萬歐元;另外,《The Register》則估計這筆費用是 1 億歐元,而此篇報導裡有提到這筆帳單主要來自:購買 Windows 10 授權、轉換大約 12,000 個 LibreOffice 模板和巨集(Macro),以及為 MS Office 開發新的模板系統等項目。

 

小結:自由軟體只是輔助,數位主權才是重點

在慕尼黑與 LiMux 的這場大戲裡,就如同許多評論(例如這篇)指出的一樣,影響大局的,最終還是政治因素。很有趣的是,2020 年,在搬遷決議早已煮成熟飯、LiMux 墓木已拱的這個時候,綠黨-社民黨的執政聯盟,在慕尼黑取得了多數席位!這個新的執政聯盟發表了聯盟協議,其中第 12 單元〈數位化作為機遇〉(XII. DIGITALISIERUNG ALS CHANCE)中,我們看到數位主權、PMPC 等關鍵字不斷出現;更重要的是,協議寫道,城市未來在招標的時候,將以開放標準和開源自由協議為原則,若背離此原則,需要解釋這麼做的理由!但於此同時,別忘了慕尼黑市長依然還是 Dieter Reiter 這位微軟小粉絲;而即使慕尼黑市建了個網站,列出了該市曾開發或贊助的開源專案,但我們還是無從得知市府到底會不會重新導入 LibreOffice。

回頭看到什霍邦,他們為保障數位主權,選擇了一條佈滿荊棘的道路。然而必須點出的是,數位主權也是一個政治目的,也就是說,什霍邦導入 Linux 和 LibreOffice 的計畫,也是為了政治目標服務的;但什霍邦同時也定有具體的經濟規劃,以自由開源軟體為基礎,讓軟體產業在地扎根,這樣未來才能有穩固的服務量能,回頭支持數位主權這個終極目標。因此,我們不能說「技術為政治服務」就是罪惡的,要區分的是,這個政治目標是少數政客的短期利益,抑或地方公民社會的長期利益。

在研究本篇主題的過程中,小編看到更多國際上以「政治目的」為前提、進而發展自由軟體的有趣案例,其中一個是德國的主權科技基金(Sovereign Tech Fund),此基金於 2022 年由德國的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German 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Climate Action)所成立,旨在透過投資開源數位技術來加強歐洲的數位主權,他們的投資偏好關鍵的數位基礎設施,例如早期的 Curl、OpenMLS、WireGuard、OpenSSH 等專案,到近幾個月的 GNOMEDrupal,運用公共資金來促進數位基礎建設的發展,這真的是 PMPC 的絕佳典範!

 


小編註解:

  1. 此處採用外交部的譯名,將 Schleswig-Holstein 譯為「什列斯威-霍爾斯坦」;「什霍邦」之簡稱亦出自外交部新聞稿
  2. 小編在爬舊報導的時候,感覺這件事在 2017 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議題!不曉得讀者們能否在螢幕的另一端感受到文字的熱度?
  3. 除了市長以外,由社民黨(SPD)和基社盟(CSU)組成的市政聯盟,也是推動這整件事情的主要力量。
  4. 這個 Accenture 確實是微軟的合作夥伴,參見該公司官網,市長真是內舉不避親 XD
  5. 包括 Schneider 的訪談和 Accenture 的報告在內,其實好多報導都提到過,當年慕尼黑的 IT 架構有一個大問題是「過時的軟體版本」,而問題的根源來自「組織架構」,我原本一頭霧水,爬到 ZDNET 這篇報導之後才恍然大悟:

    開源商業聯盟(Open Source Business Alliance) 董事會成員 Peter Ganten 告訴ZDNet,組織問題可以追溯到 2003 年左右,當時慕尼黑決定轉向 Linux,同時議會還試圖將其 IT 支援架構集中化,摒棄了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 IT 團隊的架構。…Ganten 說,「他們並非成立一個集中的 IT 服務辦公室,而是成立了三個,每個辦公室都有不同的任務。據我們所知,有時要做出決定並推動事情向前發展是非常複雜的。」

  6. 值得注意的是,《heise online》提到市府各個行政部門對於搬遷決議不盡贊同、也各有支持和懷疑的理由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開並用翻譯看一下。例如市民事務部門(KVR)「只是有條件地支持此計畫」,他們說:

    不能保證專業部門能夠按照最新技術標準及時提供合適品質的 IT 服務。如果沒有充分的風險管理,在提高市民友好性和縮短等待時間方面,可能會繼續存在問題;甚至會有「舉行州議會選舉時出現困難」的風險。

分類